2025-03-11 19:34
“快看!它們飛起來了!”3月11日清晨,江津區杜市鎮太公山云霧初散,隨著4只猛禽展開翅膀沖向天際,現場響起一片歡呼聲。
▲3月11日,江津區杜市鎮太公山,回歸自然的普通鵟在林間飛翔。記者 李雨恒 攝
這是重慶動物園聯合江津區林業局、江津區法院、杜市鎮等共同舉辦的“羽翼重歸 ——2025 年猛禽遷徙守護計劃”放歸活動,當日一共放歸了3只普通鵟和1只鳳頭鷹。
據了解,這4只猛禽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024年底獲得救助,來到重慶動物園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時均有不同程度的傷病,經3個月左右的康復飼養和恢復訓練,終于恢復了翱翔藍天的能力。
放歸前一周,救護專家對擬放飛的猛禽進行全面體檢和評估。“在放飛前,我們會對它們進行全面體檢,包括其羽毛、頭部、口腔、爪子等,還會觀察它們的捕食和飛行情況,達到野外放歸條件,才能野外放飛。”重慶動物園野生動物救助中心高級獸醫師周俊說。
▲3月11日,江津區杜市鎮太公山,放歸的普通鵟展翅飛向天空。記者 李雨恒 攝
值得一提的是,每只猛禽背上都戴著僅有十余克重的微型衛星追蹤器,如同裝上了“天空之眼”。“它們身上安裝的定位器,在1-2年后會自然脫落,不會影響其飛行活動。”周俊說。
這是重慶動物園首次將衛星定位技術應用于猛禽野化放歸,通過云端平臺系統,將實時獲取它們的飛行軌跡、活動狀態、活動范圍等數據,并分析其棲息地選擇規律,為構建猛禽遷徙廊道提供科學依據。
▲3月11日,江津區杜市鎮太公山,工作人員通過微型衛星追蹤器實時監測猛禽遷徙軌跡。記者 李雨恒 攝
重慶動物園為何會選擇在此時放歸猛禽?據了解,全世界的400多種猛禽中,超過60%的猛禽都會在春秋時節進行南北向遷徙,重慶正好處在東亞—澳大利亞這條遷徙路線上。
每年3月中下旬,從南方越冬地北遷的候鳥陸續抵達重慶,最終飛往位于我國東北地區以及俄羅斯、日本等國的繁殖地。相關觀測顯示,每年遷飛季節,都有30余種、數以萬計的猛禽從重慶城區掠過。緣此,在2021年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上,重慶被首次冠以“鷹飛之城”的稱號。
▲3月11日,江津區杜市鎮太公山,江津法院環資庭干警為當地農戶進行野生動物保護宣傳。記者 李雨恒 攝
重慶動物園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聯合有關部門,持續開展放歸猛禽衛星追蹤和猛禽救助志愿者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