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南門鎮,成片的甘蔗樹立在田間,蔗農們揮舞著手中的鐮刀,將甘蔗砍下捆扎。和平日里大家吃的果蔗不同,當地利用松軟的沙土種植了專門用于制糖的糖蔗,提高經濟收益。這些甘蔗將統一送往當地的制糖廠,按照非遺古法熬制技藝,制成紅糖,再進行銷售。
古法制糖,是南門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有上百年歷史。當地利用品牌效應,成立紅糖專業合作社,從種植、生產、包裝進行嚴格管理,提高品質,再貼上統一品牌標簽,發往各地。每逢開榨季節,訂單總是源源不斷。

據了解,專業合作社通過統一生產,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的模式,將南門鎮的南門紅糖遠銷國內外、海內外。通過合作社的龍頭帶動銷售紅糖每年達到200萬斤以上,占每年銷售總量的40%。
目前,南門鎮共計種植甘蔗超6000畝,年產紅糖約600萬斤,帶動當地1000戶村民就業,戶均增收能達3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