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慶-重慶日報原創 記者 黃喬 實習生 馬厚雪
2025-03-14 18:16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
▲招聘會現場。記者 黃喬 實習生 馬厚雪 攝
重慶正著力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3月14日,在沙坪壩區春風行動融創茂專場招聘會上,特別設立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專區成為全場焦點。
招聘會上,人頭攢動。拓普汽車底盤系統(重慶)公司、重慶新東電汽車電子公司、重慶快聯汽車零部件公司等26家汽車產業鏈企業集中攬才,涵蓋研發工程師、體系工程師、智能座艙崗、車聯網崗、算法設計崗等職位,折射出重慶制造業就業新趨勢。
訂單翻番 企業開啟人才儲備“攻堅戰”
“如今,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興起,這股浪潮給我們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招聘會現場,拓普汽車人事經理余應輝向記者展示了一份“緊缺崗位清單”,她說,目前,該企業對工藝工程師、電氣工程師、研發類崗位的需求增大,且非常看中人才的實踐經驗,以及汽車研發專業能力。
“為提高生產質效,我們的工廠已經實現半智能化生產。”余應輝說,未來將更多引進電器工程師、鑄造工藝員等人才。
“可以看看我們的技術崗位,工程師平均月薪1.5萬!”重慶快聯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招聘負責人邱純英,指著展位前的招聘海報,向駐足咨詢的求職者介紹崗位。
▲招聘會現場。記者 黃喬 實習生 馬厚雪 攝
“去年開始,我們訂單激增,2024年產值相比2023年翻了兩番。”說到這里,邱純英臉上滿是自信,她告訴記者,該企業正在搬新廠房,生產規模擴大,預計今年訂單將在2024年基礎上再增40%。
作為零跑、特斯拉汽車的“幕后”的配套供應商,這家走上新能源汽車賽道的企業因訂單激增,正開啟人才儲備“攻堅戰”。
“之前我們招的大都是一線普工,現在對技術人才需求增大。”邱純英說,今年,該企業技術團隊已從數名增加到12名,預計很快將新增到20名。
現場有求職者追問薪資,邱純英笑著亮出“底牌”:“工程師平均月薪1.5萬,高級工程師年薪最高30萬,五險一金和帶薪年假全配齊!”
“目前,圍繞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大力發展青鳳科創城,以賽力斯汽車為‘鏈主’,目前集聚了60余個智能網聯汽車關聯產業項目,擁有40余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15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沙坪壩區人力社保局黨委書記、局長姚力莉說,隨著產業能級跨越式增長,企業對各類人才的需求持續增加。為讓更多的老百姓了解區域建設、企業發展情況和用工需求,讓企業更有針對性、及時地招聘到所需人才,本場招聘會開設了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招聘專區。
求職者換“賽道” 搶灘新能源汽車風口
求職者王同學是一名機械工程專業的應屆畢業生,他手中拿著幾份簡歷,在各個展位前認真咨詢。
“我對智能汽車這個行業很感興趣,感覺未來發展前景很好。”王同學說,為了增加自己的競爭力,他在校期間參加了不少相關的比賽和實踐項目,希望能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
求職者張馨有著多年的汽車銷售工作經驗,原本在傳統車企工作的她,現在想轉型到智能汽車領域。
“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是行業發展的趨勢,我想抓住這個機遇。”張馨說,雖然有一定的經驗,但在智能網聯、軟件技術等方面,她還需要學習很多新東西。“這段時間我一直在參加各種培訓,希望能盡快適應新的崗位需求。”
據了解,參與此次招聘會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企業涵蓋了整車制造、零部件生產、智能系統研發等多個領域,現場招聘108個崗位,需求369人。
▲招聘會現場。記者 黃喬 實習生 馬厚雪 攝
其中,整車制造企業提供的崗位多集中在生產管理、工藝工程師等方向;零部件生產企業則對機械工程師、模具設計師等崗位需求較大;智能系統研發企業重點招聘研發工程師、體系工程師、智能座艙崗、車聯網崗、算法設計等。
從崗位類別來看,技術研發類崗位占比約25.5%,生產制造類崗位占比約61.8%,銷售及其他職能支持類崗位占比約12.7%。
“本次招聘會,生產制造類崗位占比最高。”沙坪壩區人力社保局人力資源保障科科長李科認為,這與重慶智能汽車產業龐大的產能規模相匹配。
有數據顯示,目前,重慶已聚集整車企業19家、具備年產近400萬輛汽車的生產能力,擁有規模以上零部件企業1200家。
李科說,大規模的生產必然需要大量的一線生產人員、生產管理人員以及工藝工程師等,以保障生產的高效、穩定進行。
同時,智能汽車招聘專區,技術研發類崗位占比也很可觀。“這反映出重慶智能汽車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決心和趨勢。”李科認為,隨著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加速融合,智能汽車對先進技術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像自動駕駛技術、車聯網技術、電池技術等的研發,都需要大量專業的軟件工程師、算法工程師等。
促進重點群體與新能源汽車企業有效對接
“為支持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我們一直在積極搭建就業創業服務平臺。”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說,除密集舉辦各類招聘活動外,我市還實施了先進制造業促就業、春節前后返崗復工專項服務等行動,創新“企業發單、就業服務聯盟+培訓聯盟派單、公共+市場接單、企業評單”四單制。
同時,線上依托“渝悅·就業”打造重點企業用工服務場景,線下發動就業服務專員隊伍入企入園,落實智能匹配信息推送、“小而精”招聘會、“面對面”職業介紹、定向技能培訓等用工服務,促進供需對接。
此外,我市還不折不扣落實社會保險補貼、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等惠企就業政策,發揮政策促進就業效用,支持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
▲招聘會現場。記者 黃喬 實習生 馬厚雪 攝
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我市將強化重點企業用工服務數字化場景推廣,建好就業服務專員隊伍,結合百萬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留渝來渝就業創業、促進農民工就近就業等行動計劃,落實就業、人才等相關扶持政策,開展好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發動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市場化力量積極參與,促進重點群體與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企業有效對接。
“隨著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就業市場既充滿了機遇,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有業內相關專家建議,對于求職者來說,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對于企業而言,優化人才結構、加強人才培養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而政府的政策支持,則為整個產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就業前景將更加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