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句輕松的開場白,頓時讓現場氛圍變得輕松起來,大家打開了話匣子,一場別開生面的院壩會拉開了序幕。
“我希望把公路邊溝整治好。”
“紅旗大堰是鳳頂水庫的出水堰,由于年數久遠,已有多處垮塌,希望政府進行維修。”
“現在的低保政策有些什么規定,究竟哪些人可以吃低保?”
向慶一邊認真聽,一邊認真記,隨后一一作答和解釋。
“以前開院壩會,都是干部講得多,我們說得少。今天我可說了個痛快,提的5個問題都得到了答復。”永農村9組村民王大爺對這樣的院壩會十分滿意。

對院壩會效果同樣持肯定態度的,還有永農村7組村民羅大爺:“上次,駐村工作隊和村干部在我屋院子開院壩會。有人提出了在我們組放置幾個垃圾桶的建議,沒過幾天鎮上就給送來了。”
“以前,我一直認為公路壞了,就該由政府出錢修。現在才明白,這公路是我們大家的,我們都有責任管護好,平時我們自己也應該出錢出力整修才對。”中和鎮牌樓村2組村民袁大姐,自從參加了院壩會后,對村里公益事業有了全新的認識。
“我鎮在破‘四困’促‘四敢’作風提升行動中,將院壩會作為改變干部作風、密切干群關系的重要載體,迭代升級群眾院壩會,變過去由干部講為現在的干部群眾都來講,暢通干群交流通道,通過‘零距離’接觸,‘無障礙’交流,圍繞群眾關心關切的“急難愁盼”問題,共商解決之策,共謀發展大計。”中和鎮黨委副書記肖何說,“小小院壩會,給群眾搭建了一個能說、愿說、想說、敢說的平臺,一些多年積怨和矛盾得以化解。同時,我們還利用院壩會廣泛宣傳,引導群眾增強主人翁意識,積極參與村里的事務,真正實現群眾自治。”
據介紹,今年以來,中和鎮19個村(社區)已召開院壩會近200場次,參與群眾近萬人次,收集群眾意見建議600余條,解決問題300余個,真正實現了“小小院壩會撬動基層治理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