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鎮擁有2000多年的柑橘種植歷史和全區最古老的母本柑橘樹,曾留下“漢置橘官,橘貢大唐”的錦繡青史,享有“橘鄉”之美譽。
近年來,長沙鎮依托良好的種植條件和悠久的歷史傳統,通過一代又一代干部群眾的堅守和傳承,不斷將柑橘產業做大做強做精。該鎮現已成為開州區柑橘產業的主陣地,是全國25個柑橘重點生產基地之一,被國務院評為“中國錦橙第一鎮”“全國柑橘生產樣板鎮”。

敢闖敢試 培育新品
盛夏時節,在長沙鎮柑橘基地里,一個個乒乓球大小的柑橘掛滿枝頭,汲取著樹上的養分。村民們穿梭在綠意盎然的柑橘林里,忙著修剪枝葉。
以前,長沙鎮柑橘品種以土廣柑、紅橘為主,被稱為“土貢果”,品種較為單一,缺乏市場競爭力,大大降低了果農種植柑橘的積極性,造成柑橘種植面積逐漸縮減。
1962年,長沙鎮率先改良品種,引入“錦橙”品種并科學培育出新品種“錦橙72-1”,從此有了自己的當家品種。經過10余年的培育,“錦橙72-1”被納入全國柑橘選種育種優秀品種之一,1978年獲得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三等獎,且在全國錦橙評比活動中,兩次獲評優質農產品。

有了當家品種,歷來與柑橘打交道的長沙人,又對品種進行升級換代。20世紀90年代,長沙鎮抓住各種投資機遇,大力推動錦橙園建設,并依托科研院所,通過高接換種、伐舊植新和果園新建方式,高換錦橙72萬株、1.2萬余畝,建成“萬畝現代柑橘生產技術示范園區”。
“根據長沙鎮柑橘種植史書記載,20世紀90年代,經過果農精心培育,優質錦橙產量達3萬余噸,獲得原農業部‘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兩次獲得農業博覽會‘金獎’。‘一心錦橙綠色食品基地’還成為原農業部柑橘標準基地。”長沙鎮黨委書記李緒林介紹。
20世紀90年代的長沙鎮,有兩家柑橘內供罐頭廠,其產品遠銷國外,因品質好常常供不應求,帶動不少果農實現增收致富,成為至今流傳的佳話。

堅定信心 不等不靠
隨著全國各地柑橘產業快速發展,果品同質化、產業競爭大、市場飽和度高等問題逐步顯現。長沙鎮柑橘也因樹齡老化、果園管理粗放,導致柑橘產量和品質下降。打不開市場,出現季節性滯銷,長沙鎮柑橘種植規模逐漸退到“三甲”之外。
2007年,被稱為柑橘“癌癥”的潰瘍病和“大食蠅”相繼爆發,長沙鎮5200畝柑橘樹被感染,柑橘產業危在旦夕。
長沙鎮始終堅持以柑橘為主導產業的決心不動搖,堅決扛起全區柑橘產業主陣地的職責使命,堅定信心,排除萬難,千方百計解困局、找出路。

“面對病樹,砍掉燒毀是唯一的辦法。但是柑橘樹從栽植樹苗到結果,需要8年才能見效益,這將導致果農長時間沒有收入,砍樹阻礙空前巨大。”長沙鎮長沙村黨支部書記劉淑慧說。
長沙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邊通過村支“兩委”、黨員干部帶頭砍燒病樹,一邊在長沙鎮興農村提前種植柑橘苗,將8年“生長期”縮短為3年,減少果農損失。同時,先后投入800余萬元,為果農購買種植業保險,鼓勵果農在果園種植花生、大豆等農作物,發展林下經濟拓寬收入渠道。
為應對市場沖擊,長沙鎮干部群眾主動求變,探索走柑橘產業差異化路子,提升市場競爭力,梯次發展次年2-3月上市的春見品種2000余畝、次年3-4月上市的W·默科特品種及探戈品種1.4萬余畝、次年4-6月上市的沃柑等晚熟品種5000余畝,使果品上市時間總體后延,實現錯峰上市,填補淡季市場,并呈現出“花果同樹”的奇觀,吸引游客觀光采摘。
目前,長沙鎮柑橘種植面積達4.5萬畝,品種20余個,其中早、中、晚熟品種分別占3.2%、51.2%、45.6%。

精深加工 提高“身價”
酒香雖不怕巷子深,但也需持續發力打造品牌。近年來,長沙鎮緊緊圍繞全區柑橘產業布局,實施“1+1”品牌戰略,依托品牌價值達24億元的“開縣春橙”全國名優果品區域公共品牌,提升“長沙錦橙”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累計投入1000萬元,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開縣錦橙)保護工程,改造提升老果園1萬余畝,走好“不搶早不爭中,走晚熟化發展”的差異化路子。
“我們立足實際,調整工作重心,從抓鮮果種植向抓關聯配套產業轉變。通過整合涉農資金,撬動社會資本,回引在外優秀人才發展柑橘產業。開展果園管護技術指導和培訓,引導果農實施綠色防控技術,控制化肥、農藥等使用量,實現有機、綠色、健康生產,提升柑橘品質。”李緒林說。
在今年上半年柑橘成熟期,記者在長沙鎮福城村的順億果業有限公司看到,一筐筐黃澄澄的柑橘被傳送帶送進水池,經過兩次清洗,再通過烘干、打蠟,最后按照果子大小分級分揀裝筐。一整套流程下來,只用了5分鐘。
近年來,長沙鎮通過回引在外優秀人才,投資創辦柑橘加工企業2個、建設自動處理生產線4條。果品在一系列自動化操作下,接受“海選”,優質柑橘熱銷上海、北京、武漢等一線城市;果品品相稍微差點的,進行精加工,經過剝皮、分瓣、漂洗、裝罐等流水線后,銷售到食品飲料加工企業;殘次果則被制成陳皮、橘核等中藥,銷往全國各地。從果到肉、從皮到渣,吃干榨盡,長沙鎮實現了零廢棄綜合利用,推動了柑橘產業“接二連三”的完整產業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