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周定芬正在垃圾分類糾錯
助力垃圾分類新時尚,重慶市民爭當“糾錯官”!
自4月12日重慶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糾錯專項行動正式啟動以來,垃圾分類糾錯熱度不斷升溫,越來越多的市民小伙伴參與其中。
在4月-6月垃圾分類糾錯階段,市民糾錯成功即可按照10元/例,贏取現金獎勵,單人獎勵金額最高可達1000元。
截至5月31日,共有439位市民成功糾錯超過100例,登上垃圾分類糾錯“100+”榜,他們將獲得1000元現金獎勵。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市民單人累計糾錯超過200條,成為名副其實的垃圾分類糾錯“達人”,看到身邊的環境變得越來越美是他們堅持糾錯的最大動力!
她帶動家人糾錯超過700條
以糾促改讓垃圾分類更規范
今年54歲的周定芬是渝北區兩路街道渝航路社區的一名文明交通勸導員,從事志愿勸導服務已有兩年了。
▲周定芬
“我很喜歡參加各種公益活動,以前也當過垃圾分類的宣傳員。”
在周定芬看來,讓老百姓來參與垃圾分類糾錯是一次全民公益行動。
“這說明垃圾分類不僅要做好‘自掃門前雪’,也要關心‘他人瓦上霜’。”
▲垃圾分類糾錯前后對比圖
周定芬說,她開始糾錯后,發現的確存在不少垃圾分類不規范的現象。比如有的垃圾桶沒有分類表示、廚余垃圾扔進了其他垃圾桶里等等。發現問題后,周定芬就用手機拍下上傳到糾錯平臺。
“剛開始,我心里也有點懷疑會不會有效果,結果沒過幾天,我上報的那些問題就整改了。”
▲垃圾分類糾錯前后對比圖
看到糾錯的成效后,周定芬瞬間充滿了動力,堅持每天都抽出時間出門糾錯。
從小區到社區,從公園到商圈,周定芬手機相冊里裝滿了沿途發現的垃圾分類不規范的照片。
一例、兩例、三例……截至目前,她已提交糾錯信息300例,糾錯成功284例。
周定芬說,之前也有人勸她“糾錯到100例就歇下來,超過的又沒有獎金”,但她一直堅持了下來。不僅如此,她還積極帶動丈夫、女婿和女兒們參與到糾錯行動中,全家人累計糾錯成功746例。
“堅持糾錯的目的是要提醒別人,讓垃圾分類做得更規范,才能讓城市環境更美好宜居。”周定芬說。
“00后”每天步行20000步
為垃圾分類糾錯貢獻青春力量
在參與糾錯行動的市民中,記者還發現不少“00后糾錯官”,今年22歲的梁歡就是其中之一。
▲梁歡在垃圾分類糾錯拍照
“我是通過微信公眾號了解到這次活動的,剛開始其實還是沖著獎金去糾錯的。”
梁歡告訴記者,她是一名大三學生,想著垃圾分類糾錯活動既有意義,又能勤工儉學,就果斷參與了。
一部手機、一雙腿是梁歡平時出門糾錯的“標配”。
“剛開始,我就在小區附近拍照糾錯,沒有課的時候每天下午2點出門,差不多6點才回去。”
梁歡說,開始糾錯以來,她每天要走20000多步。讓她印象最深的是,她家對面有一條餐飲街,廚余垃圾桶長期擺在人行道上,也沒有妥善密封,天氣熱起來氣味很大,不少路過的行人都是捂鼻而走。
“我當天就把所有不規范的問題全部拍了下來,上傳到糾錯平臺。傳完后,感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很有成就感。”
▲垃圾分類糾錯前后對比圖
果不其然,一周內餐飲街就進行了整改,不但更換掉破損的垃圾桶,還統一設置了廚余垃圾桶定點擺放位置并嚴格密封。
“現在路過那條街,不管天氣再熱,基本上都聞不到異味了。”
梁歡說,餐飲街的變化讓她覺得,相對于獎金,城市環境的變化才是糾錯活動的最大意義。因此,即使糾錯達到100例后,她也保持了糾錯的習慣,每次出門時走到哪兒就“糾”到哪兒。截至目前,她已成功糾錯198例。
▲垃圾分類糾錯前后對比圖
像梁歡這樣的“00后糾錯官”還有很多。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一共有17位“00后”,成功糾錯超過100例,她們為垃圾分類糾錯貢獻了蓬勃的青春力量。
糾錯行動倒計時一個月
小伙伴們快來參與贏取獎金
目前,重慶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糾錯專項行動正在火熱開展中,將持續到6月。
據了解,此次專項行動糾錯內容,涉及市民參與垃圾分類的多個重要過程,包括前端投放、混收混運、收運車輛、滿溢亂堆放等四大類問題。
前端投放問題,主要包括生活垃圾混投,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設置不完善、不規范、標志錯誤等情況。
比如,按照相關規定,居民小區至少應設置1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四類收集容器齊備的收集點。其他投放點應配置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兩分類收集容器。如果你發現你所在的小區沒有按照這樣設置,就可糾錯。
混收混運問題,主要是指生活垃圾收運單位未按四分類的要求分類收集、運輸生活垃圾。收運車輛問題,指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車輛沒有符合規范的明顯標志,以及收運車輛不干凈,出現“拋冒滴漏”、夾渣等情況。滿溢、亂堆放問題,主要指生活垃圾沒有及時收運和沒有在指定地點投放等情況。
市民通過關注“重慶市垃圾分類”公眾號,點擊菜單欄中的“糾錯通道”,就能夠上傳糾錯信息。對提供真實有效線索的市民,經城市管理部門核實后,將按10元/例予以獎勵,單人獎勵金額最高可達1000元。
上游新聞記者 王淳 劉波
編輯:王光建
責編:秦雨
審核:宋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