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3 12:54:47 來源:上游新聞
“干杯!”
“新年快樂!”
在藏歷新年這天,一場漢族、藏族師生團聚的盛會,在重慶市涪陵實驗中學校(以下簡稱“涪陵實驗中學”)舉行。席間,藏族學子暢談家鄉習俗與美食,與漢族教師共同舉杯慶賀,心與心的距離在此刻更進一步。
學校應如何抓緊抓好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筑牢民族團結進步根基?近年來,涪陵實驗中學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逐漸走出一條各族師生團結進步、共榮共生之路,讓少數民族學子在重慶找到了第二個家。
用愛澆灌來自西藏的“格?;ā?/strong>
去年9月15日,來自西藏的藏族學子貢秋措姆背著行囊站在涪陵實驗中學的門口?!斑@里的同學好相處嗎?我能適應嗎?”面對新環境,一連串問題縈繞在措姆心間。她詢問周圍的同學,摸索著找到了高2027級9班的教室,這是她未來三年學習生活的地方。
“那會兒的措姆黝黑的、瘦瘦的,整個人看起來很局促。”措姆的班主任回憶到。如何融入完全陌生的環境,跟上學習進度?成了同時擺在措姆和班主任面前的第一道難關。班主任親自帶措姆前往宿舍、安排行李、熟悉路線,熱絡地和她聊起家常?;氐浇淌?,班主任悄悄指定幾名女生多關心幫助措姆,讓她盡快熟悉同學?!俺缘眠€習慣嗎?今天的進度能跟得上嗎?”正式行課后,了解措姆的近況、觀察措姆的情緒狀態成了班主任每日的必修課。
類似的故事還發生在高2026級25班和高2027級10班的藏族學子宋卓穎與益西尼瑪身上。
宋卓穎體質較弱,頭暈頭痛、請假休息是常態,是班主任一次又一次將她送到醫院,陪伴在側。同時,她的班主任建立“三人互助小組”,安排熱情細心的本地生與卓穎結對,協助她學習生活。此外,班主任每周還會與卓穎單獨溝通,并定期將手機借給她與家人聯系。
益西尼瑪是個慢熱的男孩子,對體育運動有著強烈的興趣。為此,班主任鼓勵他競選體育委員,參與班級管理,支持他參加體育賽事,多結交運動搭子。
漸漸地,一些微妙的變化正悄然出現在三位藏族學子的內心深處。
“走,去我家過五一!”
今年5月1日,三位藏族學子分別收到了來自同學的邀請。“叔叔阿姨很熱情,他們做了我喜歡吃的菜,給我嘗了本地特產,還帶我一塊出去玩。這是我度過的最特殊的勞動節。”貢秋措姆表示。
本地學子邀請少數民族同學到家里做客,既是各族學生深情厚誼的真實寫照,也是涪陵實驗中學形成包容、和諧的育人環境的一個生動縮影。
“促進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圍繞、團結互助,是學校作為育人場所應盡的義務,我們希望用充足的人文關懷,給予少數民族學子可感可及的家的溫暖?!睂W校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藏族學子尋找第二個家
為營造包容、和諧的育人環境,引導各族學子在涪陵實驗中學這個大家庭中互相認同、團結攜手、共同進步,涪陵實驗中學在課程與教育融合方面開設“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教育課程,通過“體藝節”等活動開設民族板塊,讓學生感受各民族獨特的文化魅力,也為少數民族學子提供了專門的展示平臺。在學生成長機制上,學校構建起“民族團結結對子”機制,鼓勵不同民族學生組隊學習、一同生活,并實行“一對一”導師制,為少數民族學子提供個性化、針對性的文化適應指導和心理支持;在人文關懷上,學校根據不同民族習俗,在對應的節日為學子送上祝福,在藏歷新年,組織藏族學子集體聚會,精心準備藏族特色美食和新年禮包。
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理念早已在涪陵實驗中學每個人的心中生根發芽,結出累累碩果。重慶也漸漸成為三位藏族學子心中的第二家園,他們一改往日的拘謹、膽怯,在自己的舒適圈內大展拳腳,成為大家庭里不可或缺的一員。
現如今,時常想念家鄉的措姆,成功獲得所有同學的認可與愛護。她專程給老師同學帶了家鄉特產,并在五月上旬的生日中,收到了寢室同伴悄悄準備的蛋糕。那一刻,措姆泣不成聲。
卓穎的身體狀況明顯好轉,原本文科基礎薄弱的她已成功趕上進度,在班級里實現了從“沉默的旁觀者”到“積極的參與者”的轉變,并在運動會上主動參與活動,做好后勤服務,深得同學們信賴。
益西尼瑪則在足球賽上揮灑汗水,他作為前鋒指揮隊員、布置戰術,帶領隊伍取得優異成績。他與隊友們深厚的“戰友情”在一次次訓練與比拼中日益凝實。
未來,在教育模式上,涪陵實驗中學將持續推動跨學科融合,在思政和地理課程中結合“邊疆治理與生態保護”案例,展現各民族協作的優秀成果;針對少數民族學子個性化需求,構建精準的支持體系,組織“幫扶小分隊”強化語言能力與升學指導;鼓勵各族學生積極展示獨特的民族傳統技藝,從文化認知到情感共鳴,實現價值共建。學校將進一步深化民族團結教育,促進各族學子共榮共生、攜手前行,著力讓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理念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讓民族團結進步的交響樂響徹校園的每個角落,讓民族團結的佳話代代相傳。(資訊)
文/鄧琢琳 涪陵實驗中學供圖
編輯:李宏偉 責編:吳磊 審核: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