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2025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學術會議在重慶建筑科技職業學院舉行,本次會議以“AI賦能制造·智造引領未來”為主題,匯聚了來自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領域的前沿趨勢、核心技術與發展路徑。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人工智能、大數據、量子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催生出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市科協主席潘復生講道。這場變革的深度、廣度和速度遠超以往,正深刻改變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人工智能技術已突破實驗室的邊界,全面滲透到制造、醫療、交通、教育等各個領域。這些人工智能技術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更是改變了研發、生產與服務的全流程范式,對經濟發展、產業升級、社會進步等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國際學術交流、科研合作日益頻繁,共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潘復生表示,近年來,新一代人工智能蓬勃發展,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然而,人工智能賦能智能制造不僅是技術的迭代,更是人類生產方式的革命。當工廠從“流水線”走向“智能體”,當工人從“操作者”轉變為“決策者”,我們正在見證一場“以人為本”的技術進化。
不過,許多企業仍停留在“機器換人”的初級階段,未能打通“數據-算法-場景”的閉環。如何讓AI成為人類文明的“助力者”而非“替代者”?如何構建安全可信、包容共享的智能倫理框架?這些問題都是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新挑戰,需要全球科學界的共同探索。
主旨報告環節,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楊世錫、重慶電子科技職業大學陳繼明教授、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褚福磊教授、韓國全州大學AI學部創系主任高仙佑教授分別圍繞人工智能相關議題作主旨報告。
上游新聞記者 宋劍
編輯:鄧晞 責編:張松濤 審核:阮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