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國家提出碳達峰碳中和‘雙碳’戰略以來,區塊鏈數據的可溯源、不可篡改的特性,正在應用在這個領域。”北京郵電大學郭少勇教授日前在渝舉行的“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總結交流會”上,接受上游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區塊鏈技術正在助力可信碳交易和碳中和管理,使碳交易市場化運作釋放出更大潛力,將助力重慶綠色低碳產業轉型。
郭少勇教授指出,從技術層面來看,區塊鏈在可信碳交易和碳中和管理中能夠顯著提升透明度和可追溯性,確保碳交易記錄公開且不可篡改,極大增強市場信任。“在監測、報告和核實碳排放方面,區塊鏈也能夠保障碳排放數據的一致性和準確性,降低人為錯誤和惡意篡改風險。”
他表示,在上述作用外,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也能夠加強不同地區連接,使得分散的碳市場能快速轉移和清算資產,提升市場流動性,進而促進全球的碳減排合作。
除了助力可信碳交易和碳中和管理,郭少勇教授認為,區塊鏈技術可以搭載可信基礎設施,為參與者鋪上高效的“碳資產運營”路徑。他表示,區塊鏈技術可以確保碳資產的真實性和所有權的明確性,通過智能合約,可以自動執行碳資產的交易和管理,減少人工錯誤和欺詐行為;區塊鏈能夠促進碳金融產品研發,助力國際合作,結合區塊鏈技術,可以開發如碳信用、碳債券、碳期貨等新型的碳金融產品,增加市場的深度和廣度,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為跨國間碳標準互通、碳交易提供了一種信任技術解決方案。
如今隨著數字重慶建設如火如荼進行,郭少勇教授認為,區塊鏈無論在重慶的可信碳交易和碳中和管理,還是助力綠色低碳產業轉型上,都大有可為。他指出,要將區塊鏈應用到可信碳交易和碳中和管理上,首先需要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確保區塊鏈技術在碳交易中的應用有明確的法律基礎和政策指導;其次,要投資建設穩定、可運營的區塊鏈服務平臺,作為碳交易和碳資產管理的信任底座;最后,要系統性推動碳相關標準化的制定,目前不同行業都在制定各自的碳相關標準,存在術語、計算、管理上的差異性,需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與技術標準。
“重慶擁有強大的工業基礎和豐富的城市資源,在管理方面,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一個全面的碳排放監測、報告和驗證系統,幫助企業和政府準確地監測和管理碳排放,進而支撐企業更好地實施碳減排策略,同時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持政府制定相關政策。在交易方面,可以利用區塊鏈支撐構建涵蓋碳排放權在內的綠色資產交易平臺,通過區塊鏈技術提高市場信任度,輔助開發可信任的綠色金融產品,吸引更多企業和個人參與綠色資產交易,通過市場機制這雙無形的手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郭少勇教授說。
上游新聞記者 孫磊 攝影 甘俠義 張錦旗
編輯:夏洪玲 責編:陳晶晶 審核:吳忠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