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患者跨區域轉診難、優質醫療資源分布不均,是推進分級診療的長期痛點。然而,江蘇省人民醫院重慶醫院通過組建心血管疾病專科聯盟,搭建起一條高效救治通道,成功解決跨區域診療難問題。
專科聯盟牽線,打通心血管疾病患者跨區域救治“高速路”
今年1月,家住重慶石柱的謝海(化名)因心悸、呼吸困難等癥狀在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醫院(以下簡稱“石柱縣中醫院”)就診時被診斷為陣發性房顫,導管消融手術是最佳治療方案。通過雙方醫院合作的心血管疾病專科聯盟,謝海第一時間被轉至江蘇省人民醫院重慶醫院進行診治并很快進行導管消融手術。術后第3天,謝海便康復出院返回石柱。
江蘇省人民醫院重慶醫院院長楊剛帶領團隊為患者實施導管消融手術/圖源 陳俊杰
“我很幸運,是第一個從石柱轉到綦江的病人。在石柱就診時得知病情比較嚴重后我很緊張。此次得益于專科聯盟牽線搭橋,兩邊的醫生直接對接,節省了到處問診、排隊、等候的時間,還節省了費用。”謝海激動地說。
差不多同一時期,石柱縣中醫院又轉運了一名心血管疾病患者至江蘇省人民醫院重慶醫院,成功實施永久起搏器植入術,術后恢復良好。
過去,重慶市各區縣較多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自行前往重慶主城區各大醫院排隊掛號就診,耗時耗力。如今,依托專科聯盟的轉診機制,聯盟單位醫院可直接通過專科聯盟直連江蘇省人民醫院重慶醫院,救護車全程護航,患者抵院后便能得到專家團隊的高水平醫療救治。
資源全域聯動,從“輸血”到“造血”
專科聯盟建設不只是單向轉診,還通過共享優質資源實現共贏。
今年3月,江蘇省人民醫院重慶醫院派駐3名在神經外科、眼科領域有豐富經驗的醫護人員赴石柱縣中醫院開展為期1年的對口幫扶支援工作,同時還定期組織各學科專家團隊開展坐診義診、手術帶教、技術指導、教學查房等系列診療活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相信這些舉措能使石柱縣中醫院的診療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江蘇省人民醫院重慶醫院黨委書記王江表示,3名醫護人員在石柱縣中醫院開展幫扶工作不到一個月,便開展了神經外科新技術3項、眼科新技術2項。
江蘇省人民醫院重慶醫院派駐3名醫護人員/圖源 石柱縣中醫院
通過雙方的持續深入合作,石柱縣中醫院的學科建設和服務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為當地群眾帶來了更加優質的醫療資源和服務體驗。
圍繞“四大核心”,實現“基層能看病、群眾少跑路”
據悉,作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單位,江蘇省人民醫院重慶醫院于去年11月牽頭成立了心血管疾病專科聯盟,陸續與石柱縣中醫院、重慶市黔江中心醫院等8所醫院簽訂合作協議。協議約定,將在學術交流、技術指導等方面開展緊密合作,提升醫療技術能力,為當地患者提供便利。
江蘇省人民醫院重慶醫院與石柱縣中醫院簽訂“心血管疾病專科聯盟協議”/圖源 石柱縣中醫院
未來,江蘇省人民醫院重慶醫院將圍繞“資源下沉、技術提升、學科聯動、區域協同”四大核心,通過擴大覆蓋、深化合作、強化保障,重點推進以下工作:一是擴面增能。在現有8家區縣合作醫院基礎上,年內將聯盟成員單位擴展至20家以上,構建更廣泛的專科協作網絡。二是技術賦能。依托遠程醫療平臺,常態化開展遠程會診、手術指導;聚焦心律失常介入治療等薄弱領域,通過帶教幫扶提升基層技術水平。三是人才強基。建立常態化培訓機制,定期舉辦學術交流與專科培訓;擴大骨干醫師派駐范圍,強化“傳幫帶”作用。四是多科協同。在心血管專科基礎上,逐步將神經外科、眼科、內分泌科等優勢學科納入聯盟協作,推動基層全科能力提升,助力實現“大病不出省”目標。
通過標準化診療流程制定、強化質量同質化管理,專科聯盟將持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構建“基層首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醫療服務新格局,真正讓群眾“少跑腿、看好病”。(資訊)
(文/陳俊杰 佘應巧)
原標題:醫療聯合結碩果 專科聯盟顯實效——江蘇省人民醫院重慶醫院破解跨區域診療難題
編輯:牟小容 責編:王峻 審核:王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