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月21日是第25個世界睡眠日,主題是“睡眠健康,優先之選”,重慶大學附屬仁濟醫院(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睡眠心理科攜手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等多學科力量,在新院區門診大廳3樓開展“睡眠健康科教服務開放日”惠民活動。
免費篩查+聯合診療+科普宣教
市民享“一站式”睡眠健康服務
活動現場設置了三大服務板塊,包括精準篩查、多學科診療以及科普宣教。
精準篩查:市民在醫護人員指導下掃碼完成專業睡眠心理評估量表,同步免費監測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即時獲取個性化睡眠改善方案。
多學科診療:睡眠心理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家聯合坐診,針對失眠、焦慮、打鼾、呼吸暫停等復雜問題提供“心理干預-呼吸疾病管理-外科治療”全鏈條解決方案。
其中,睡眠心理科長期從事睡眠障礙與情緒障礙的臨床和研究工作,擅長睡眠障礙、焦慮癥、抑郁癥、軀體癥狀障礙、鼾癥等疾病的臨床診治;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擅長鼾癥、慢阻肺、肺結節、氣胸等呼吸系統常見病及疑難危重癥的診治;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擅長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各類術式的外科治療。
科普宣教:通過發放資料、專題講座等形式,系統講解失眠防治、睡眠節律調節等實用知識,助力市民樹立科學睡眠觀。
權威解讀睡眠誤區
科學支招提升睡眠質量
活動現場,醫院睡眠心理科主任高東教授指出,近半數國人存在睡眠困擾,女性比例略高。并且,許多人仍對睡眠存在著認知誤區,睡眠障礙其實不僅限于失眠,還包括打鼾、睡眠呼吸暫停等需醫學干預的問題,此外,還有其他的認知誤區:
1.忽視睡眠質量:部分年輕人作息混亂,睡前長時間玩手機、工作或處理壓力事件,導致睡眠時間不足或質量下降,卻未引起重視。長期如此可能誘發焦慮、情緒問題,甚至加重失眠。
2.過度擔憂睡眠:另一極端是對睡眠過度緊張,如害怕失眠而刻意“強迫入睡”,反而加重入睡困難。這類焦慮情緒本身就會干擾睡眠節律。
高東教授建議,改善睡眠可以從以下兩點做起:
1.規律作息:固定起床和入睡時間(包括周末),幫助身體建立穩定的生物鐘,提升睡眠效率。
2.行為節制:避免在床上做與睡眠無關的事(如玩手機、工作),讓大腦將“床”與“休息”建立條件反射;睡前2小時減少劇烈運動、高強度腦力活動或情緒波動,可通過閱讀、冥想等放松身心。
改善睡眠需從調整認知和行為開始,必要時可尋求專業幫助。睡眠是健康的基石,科學管理才能為身體蓄能。“重視睡眠問題,健康無小事。”高東教授提醒,若長期存在嚴重打鼾、呼吸暫停或失眠等睡眠問題,建議及時就醫排查潛在疾病。
專家簡介》》》
高東,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心理治療師,重慶大學附屬仁濟醫院(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睡眠心理科主任,大坪醫院睡眠心理科原主任;擅長各類睡眠障礙和輕型精神心理障礙的臨床診治;2023年牽頭完成中國睡眠研究會團體標準《中國睡眠醫學中心標準化建設指南》;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及省部級科研課題5項,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
主要學術任職:中國睡眠研究會常務理事兼睡眠醫學發展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標準與規范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專委會常務委員;重慶市睡眠研究會副理事長兼法人代表;重慶市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兼睡眠醫學專委會主任委員;重慶市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副會長;重慶市神經科學學會常務理事。(資訊)
(文/肖亞平)
編輯:牟小容 責編:王峻 審核:王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