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讓更多企業在新領域新賽道跑出加速度。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依托“四鏈融合”,重慶多家科技企業以“創新鏈”為核心驅動力,正在機器人、人工智能等賽道全力奔跑,為全年好勢頭打下基礎。
深耕防爆賽道
“重慶造”機器人將落地西亞油氣田
“創新鏈”的重要一環是技術進步。七騰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七騰機器人”)以創新為引擎,深耕防爆機器人領域,成功研發出“重慶造”防爆機器人,并即將進軍西亞市場,為當地油氣田提供安全保障。
▲2月24日,位于兩江新區的七騰機器人重慶生產基地,運動控制工程師運用強化學習對防爆四足機器人進行運動控制算法訓練。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據了解,傳統防爆機器人使用電機驅動,存在易產生電火花、速度和負載能力不足等問題。七騰機器人突破技術瓶頸,采用液壓驅動技術,其自主研發的四足防爆機器人,不僅杜絕了電火花的產生,還具備更強的承載能力和更靈活的移動性能。
2024年4月,七騰機器人率先推出采用航空領域電靜液驅動技術的四足防爆機器人,整機質量149公斤,額定負載能力高達200公斤,可持續工作2小時。該機器人搭載了500多種先進算法,可靈活攜帶或掛載多種設備,完成多樣化巡檢、物資運輸、救援以及操作運維等任務。
今年1月,七騰機器人又推出了全新防爆四足機器人-X3 stable,持續工作時間延長至5小時。無論是細微的管道漏液,還是復雜的載人作業,都可以交給它完成。
▲2月24日,位于兩江新區的七騰機器人重慶生產基地,防爆四足機器人-X3stable走過和它并肩作戰的機器人戰隊。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七騰機器人的產品最初應用于石化行業,如今正在穩扎穩打。今年初,七騰機器人成功完成海外訂單交付。其產品將遠赴西亞油田,承擔安全巡檢工作,為“一帶一路”建設貢獻力量。
七騰機器人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方向明表示,在石化、能源等領域,海內外市場對防爆機器人需求巨大。以七騰產品為例,一個防爆機器人即可替代傳統6人巡檢小隊,且檢測準確率行業領先,顯著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2月26日,位于兩江新區的七騰機器人重慶生產基地,防爆四足機器人-X3stable正在模擬的石化工廠掃描油氣罐體。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并且,防爆機器人的應用場景遠不止于工業領域。方向明表示,未來,七騰機器人將聚焦應急安全領域,積極拓展應用場景,推動“機器人+AI”技術在各類極端環境救援工作中發揮更大效能,為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貢獻力量,為全球工業安全和應急救援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聚焦基建數字化轉型
共建數字交通智能安全川渝實驗室
除了技術進步,創新鏈的另一環則是產業升級。重慶中科云從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云從科技)融入基建數字化轉型,將目光瞄準交通基建,正積極參與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建設。
據重慶市橋梁協會統計,截至2024年4月,重慶橋梁總數(包含立交橋、人行天橋)已超過2萬座,其中跨長江、嘉陵江特大橋就有105座。而云從科技參與共建的數字交通智能安全川渝實驗室,正是要為包括橋梁在內的各類交通基建設施“把脈”。
“我們可以運用自研的AI大模型,增強視覺識別能力,為無人機、工程車等傳統設備賦能;同時還可以挖掘交通行業沉淀的海量大數據,為橋梁、隧道、道路等建立‘健康檔案’,提前防范安全風險?!痹茝目萍脊彩聞湛偙O李賡介紹,在前不久公示的8個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中,云從科技是唯一參與建設的民企,這正是因為企業具備過硬的AI實力。
▲3月11日,位于兩江新區的重慶中科云從科技有限公司,數字交通智能安全川渝實驗室工作人員運用從容多模態大模型對橋梁混泥土開裂等圖像進行視覺識別。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大模型“觸電”交通基建,會有怎樣的變化?李賡表示,橋梁等基建的安全檢測工作,如辨別裂縫、變形等,大模型的視覺識別能力完全可以勝任。通過配備無人機、工程車等,可以降低對人力的依賴程度,從而降本增效。
目前,云從科技正與實驗室的依托單位招商局重慶公路工程檢測中心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學等積極溝通,讓大模型抓緊“學習”交通基礎設施的安全隱患和常見問題。云從科技預計,未來,川渝兩地的交通基建存量市場將大有可為。
▲位于兩江新區數字經濟產業園的云從科技。通訊員 王加喜 攝
記者了解到,云從科技還是重慶打造“33618”先進制造業集群中的人工智能產業龍頭鏈主企業。李賡表示,接下來,云從科技將繼續打通產業上下游,擴大產業生態“朋友圈”,為重慶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助力制造業升級
在汽車工廠打造AI“新人培訓課”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可推動現有產業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在汽車領域,廣域銘島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廣域銘島)正深度融入制造業,在汽車工廠打造由AI設計的“新人培訓課”。
工廠里學一項技藝,可以靠“老帶新”,為何要用AI來培訓新員工呢?廣域銘島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吉利旗下的領克成都工廠為例,每個月的新員工人數約為100人,這100個新人會被分配到各個車間的班組,實習一段時間后就正式上崗。
“客觀地說,每個新員工的技能基礎、動手能力等都不一樣,而且帶教老師也不可能一直密切關注他們。因此到了崗位上,大家的技術就很有可能‘參差不齊’?!痹撠撠熑吮硎荆?,一個擰緊堵蓋的動作,如果員工做得不到位,就可能導致后續車輛漏油。而等到車輛出問題再進行回溯,糾錯成本就很高。
▲3月11日,位于兩江新區的廣域銘島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算法小組人員對總裝車間的工人擰緊工藝進行動作識別算法分析優化。 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并且,傳統的師帶徒模式,技術都靠手把手教,一些技術竅門還有可能隨著老師傅退休而“失傳”。
而AI介入則可以徹底改變上述痛點。首先,廣域銘島運用AI技術,學習和分解汽車制造中所有環節的技術,并將其形成一個標準化的知識庫,具體到每個車間的每個工位。
新員工到工廠后,先進入包含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四大工藝的“道場”。在這里,AI通過攝像頭捕捉并分析新員工的操作動作、次數、準確率等,及時進行反饋和修正。在“道場”培訓結束后,AI還會根據培訓內容和崗位需求,出一套包含了理論和實操內容的題目,讓新員工考試。
同時,當新員工到崗后,工位上的攝像頭也會捕捉他們的動作,并通過AI計算,分析動作流程和工時,進一步優化工序。
▲3月11日,位于兩江新區的廣域銘島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算法小組人員用不同的模型訓練AI視覺識別準確率。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該負責人表示,目前,AI“新人培訓課”正在吉利旗下多個工廠推行,覆蓋新員工3000名。
重慶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詹懿表示,在“四鏈”中,創新鏈和產業鏈的融合是關鍵,兩者的融合將形成從基礎研究、應用開發到市場化應用的閉環機制,實現科技成果從“書架”到“貨架”的轉化,最大化實現創新的價值,為持續推動創新提供積累。
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重慶已出臺了一系列新政策新舉措,錨定提速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提速培育新產業、塑造新優勢、形成新動能。